買壺喝茶本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情,但是其中的貓膩多的數不勝數,切記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,不要相信天上會掉金磚,撿漏要靠豐富的經驗和專業的紫砂知識積累,當然還得靠運氣。
說一些最基本的辨別方法:
1、首先注意注意觀察壺形。如果了解紫砂歷史的話,就會知道紫砂各個時期的名家代表作品有哪些。想牟大利者必然會做仿品,基本上都是仿名家的作品或者蓋名家印章。我們不能被表面上的東西所迷惑,要善于觀察壺的做工好壞以及泥料優劣。比如有些壺看印章確實是顧景舟,顧景舟3個字字典里也是這么寫的,但是壺做工十分粗糙,根本不是大師的風格,而且厚厚的皮鞋油,但凡是懂點紫砂的人也都知道是作假壺。
了解紫砂的一些基本知識對收藏的壺友來說,在鑒別上還是有很大的幫助的。例如紫砂的出水孔,不同時期是有不同的特點的:在民國以前一直是獨孔,此后才有多眼網孔,球形出水孔是二十世紀70年代從日本傳來的。假如遇到一把壺,其印章為陳鳴遠,而出水孔呈網眼狀,則不必分辨印章真偽,僅憑出水孔形狀便可斷定此壺之偽。希望分析的這些能對壺友們有所啟發。
2、要注意壺的包漿。長期使用過的舊壺,外表會很自然地產生一層光澤,是久經茶汁滋養而慢慢滲透出來的。有包漿的壺,無論其外表是否有茶漬或塵土,只要用干凈的布輕輕擦拭,都會出現一種光澤,而且越擦越亮,行里人稱之為“包漿亮”。但是新壺造舊后(也就是做舊壺),外表多少有些不自然,發賊光、發浮、發愣。多數都是皮鞋油做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