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 泥
紫泥是夾泥礦層的一個夾層,礦體呈薄層透鏡狀。原礦顏色呈紫色、紫紅色,并帶有淺綠色斑點;燒成后外觀顏色呈紫色、紫棕色、紫黑色。
紫泥主要成分為水云母,并含有不等量的高嶺土、石英、云母屑及鐵質等。單種原料即具有理想的可塑性;泥坯強度高,穩定性佳,易掌控;緊密結實,成型較容易,可制大品。
紫泥鐵質成分較高,純泥制坯會產生火疵、小熔點。常見的純紫泥主要有:
【
清水泥】
燒成呈棕紅色,俗稱“紅紫砂”。富含赤鐵礦、云母,成色溫和,穩定性好,成型容易。泥色醇和,泥質細膩,透氣性強,雜質較其他泥料少。
當說煉泥方式時,“清水泥”是指不加其他泥料直接粉碎煉制的單一泥料。不含他料的紫泥都可稱為“清水泥”。
【
底槽清】
原礦按生成位置高低大致可分為頭槽、二槽、底槽三類。“底槽”即最底層,底槽清即底層(深層)紫泥。
礦料未粉碎前,可見明顯散布諸多綠色“雞眼”。成泥質地細膩,色沉穩。燒成后呈紫紅色,并有不均勻的細小金黃色或灰黃色砂粒,俗稱“金砂隱現”。泡養后呈豬肝色。
朱 泥
朱泥并非只有一種。一些人以為,只有所謂的“皺紋”“梨皮”才是朱砂泥而且是好朱砂。這樣的熟悉是極其片面和淺陋的,主要是朱泥知識貧乏或被一些謠傳所蒙蔽,使很多紫砂朱泥興趣者誤入歧途。朱泥、大紅袍(一般顏色比朱泥壺深,往往是紫紅啊玫瑰紅啊等)、小紅泥都歸類于紅泥類。
在宜興,朱泥產地不是一個,好比詳細礦脈有:黃龍山朱泥、青龍山朱泥、趙莊山朱泥、小煤窯朱泥等等。礦脈不同,天然朱泥的內在礦物成分不同,因此燒出壺的特點也不同。黃龍山朱泥是山頂黃石與紫砂礦間夾著一薄層油脂泥,燒成后呈橙紅色。小煤窯所在地,盛產青泥和朱泥,產量最大,燒成后顏色嬌艷亮麗。趙莊以出產紅泥而著名,趙莊朱泥是爛黃石與紅泥礦間的夾脂泥,燒成后色澤暗紅。
朱泥因含砂量低、泥性嬌,成型工藝難度亦高。由生坯至燒成,收縮率高達30%~40%,支撐度差,一般成品率僅約7成。故常用來制作小件器物和作為化妝土,作為紫泥坯件表層的裝飾用。
朱泥和紫泥,適合泡什么茶?
朱泥
朱泥壺,適合沖泡臺灣高山茶、福建鐵觀音和烏龍茶等輕發酵、重香氣的青茶,揚香力高,茶湯緊結柔滑,回甘較強、回韻悠長。紫泥
底槽清適用性廣,適合沖泡普洱、綠茶、紅茶、花茶等,溫和素雅,茶湯清氣悠揚。養泡日久,壺色由棕色變成豬肝色。
清水泥
適合茶類與底槽清相仿。對茶的親和力較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