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砂泥的本色效果正如世人所贊嘆的那樣,具有“紫如葡萄,紅如楓葉,黃若梨皮,綠如松柏,黑如墨菊”的高雅色調。制成壺器后,色澤更是變化多端,耐人尋味,妙不可言,如日本奧蘭田在其著作《茗壺圖錄》中說:“泥色之辨,洵難矣!”
紫砂泥泥色以紫色、紅色、米黃色為紫砂器的本色。但紫有深淺、紅有濃淡、黃有老嫩,富于變化,其辨色明明又可細稱:天青、鐵青、粟色、豬肝、紫銅、海棠紅、 朱砂紫、水筆、沉香、葵黃、冷金黃、梨皮色、香灰色、青灰、墨綠、銅綠、鼎黑、棕黑、榴皮、漆黑等諸色。因其礦物組成中有石英粒、水云母等成分,細細觀察 泥色里還有銀砂閃閃,云母片片,宛若夜空閃爍繁星,江底流動金沙,日光映射珠翡。清吳梅鼎在《陽羨茗壺賦》中有一段精彩的描述:
若夫泥色之變(泥色的變化)
乍陰乍陽(忽暗忽亮)
忽葡萄結紺紫(如葡萄的紺紫色)
攸橘柚而蒼黃(又像橘子柚子表皮蒼黃色)
搖嫩綠于新桐(像楓樹的嫩葉)
曉滴瑯玕之翠(似瑯玕玉石的翠光)
積流黃于葵露(像含露的葵花)
暗飄金粟之香(暗暗的如有道股指香氣)
或蛋白堆砂(像在黃色里調入或堆上白砂)
結哀梨兮可啖(效果像可吃的黃香梨)
或青堅在骨(或以紫砂做胎骨)
涂髹汁兮生光(外面加上化妝土如涂漆一樣勻和發光)
彼瑰琦之窯變(還有奇麗的窯發)
非一色之可名(更不能用一種色調來辨別)
如鐵如石(既像鐵又似石)
胡玉 胡金(是玉石呢?還是金屬?難以辨清)
備正文于器(備美善而不亂的正色調)
具百美于停(器形像長得很稱勢的人)
遠而望之(遠遠望去)
黝若鐘鼎陳明庭(暗暗然如用重器陳列在廳堂上)
追而察之(細細觀察)
燦若琬琰浮精英(又像美玉一樣的精粹)
豈隨珠之與趙璧可比異而稱珍者哉(簡直可比同珠寶那樣的珍貴)
把紫砂泥色描寫得真可說是淋漓盡致了。紫砂壺的色彩,真可謂琳瑯滿目!